潜心教研勤探索,扎根教学促提升。为进一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示范引领作用,2023年11月23日,长兴县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青改组专题研讨活动在长兴县夹浦镇中心小学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围绕"聚焦道德专题 立足学生生活 构建素养课堂"主题展开,分为四个环节:精彩课堂、评课辩课、名师讲座、工作布置。 一、精彩课堂,研思共行 
长兴县夹浦镇中心小学孙燕伟老师执教二年级上册"我们不乱扔"(第二课时)。孙老师依托教材,有效拓展教学资源,立足学情,通过观视频、看照片、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中乱扔垃圾的危害,在充满童趣的情境中让孩子们学有所获,孩子们学会不乱扔垃圾,并学会通过自己的方式保护环境。 
华盛达实验学校金鑫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金老师带领孩子们穿越时空,开始了一场衣食之旅,走进第一展厅:稻米香万年—中国水稻历史,由河姆渡文化的水稻创设情境,了解水稻历史;进入第二展厅:奇异的旅程—水稻的一生,让学生亲自体验如何插秧,进一步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珍惜之情;步入第三展厅:梦想成真—袁隆平与杂交水稻,通过袁隆平爷爷的事迹激发学生心中的真挚情感。 
长兴县第一小学范鑫凤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范老师通过小游戏让孩子们感知秩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孩子们小组讨论选择合适的公共标志贴在公共场所内或自主设计需要的标志,明白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秩序。那么维护公共秩序需要依靠什么呢?孩子们叙说身边不文明的行为,并用自己的态度坚决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创建文明美丽城市。 二、聚焦主题,评课辩课 三位上课教师首先进行了说课,形成思维可视化路径,老师们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孩子搭建多样化学习支架,从预设到生成,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青改组成员分成三个小组,围绕不同辩题进行探讨评课。 
辩题一:"如何精准落实学段教学目标"。第一小组从"通读各册教材,了解目标体系的逻辑""珍视学生经验,体现目标的适切性""立足核心素养,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三方面出发,提出了学段目标方面的想法和困惑。 
辩题二:"如何适切地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第二小组从"以‘评’促改,聚焦课堂"、"以‘辩’促改,同课异构"、"精选‘资源’,多元发现"三个方面提出跨学科融合,实现资源的拓展与整合,并提出精选资源的三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广开源,细遴选;会借力,多发现;树权威,立标杆。 
辩题三:"如何促进学生自主道德建构"。第三小组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更好地生活,提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策略:聚焦真实问题,关注现实生活;呈现典型事件,唤醒经验作用;调查探究活动,走向深入生活。引导学生反思生活的策略:实行多维对话,引发经验冲突;创设体验活动,促使换位思考;发挥"类经验",拓宽学生视野。引发学生改变生活的策略:关注实践活动,改变生活起点;学习生活智慧,改变生活障碍;结合教师评价,走向现实生活。 三、名师讲座,专业引领 
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黄海丽老师作"合情合理求设计 多元对话上好课——道德与法治课更需要理性思维"专题讲座,以一线教学实例分享提出思辨性对话教学实施措施:围绕教材设计课堂教学逻辑关系,围绕教师组织三种思辨教学方式,围绕学生组织三种思辨对话形式。 四、工作布置,沉淀前行 
长兴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吴海燕老师对活动进行了总结,首先提出学科队伍梯队建设:名师团队,示范引领;骨干教师,拔节向上;青改组成员,扎根生长。鼓励年轻老师既研究课堂,又深耕科研,促进专业全面发展。 本次教研活动聚焦专题,研究同一主题下不同学段的课堂教学。同时,创新"评课辩课"的研讨形式,聚焦辩题,现场组团,听课过程中老师们不断的思维碰撞,围绕着辩题展开深入思考。这样的形式,打破了"一课一评"的传统模式,让评课更高效。最后,吴老师从"阅读、课堂、科研"等维度对青改组成员提出要求,坚持热爱,厚积薄发。 深耕课堂,研思笃行。教与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两条必经之路,通过本次青改组专题研讨活动,老师们在共同教研中报团成长,不断推进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发展。 3675848-25385-48-长兴学校风采
|